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校园动态>>校园时讯>>正文

走进本土“非遗”,体验传统工艺
时 间:17-12-14 17:05:24  来 源:

冬日晴暖、傲梅初绽。根据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水市传统工艺美术考察游学活动实施方案计划年级的27名美术社团同学在美术教师冯梅溪老师、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康小花老师研究生实习教师李静老师等7名教师的带领下,于2017年12月1日,前往天水市飞天雕漆公司进行天水市传统工艺美术考察游学活动。

                             

天水雕漆技艺在我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西北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甘肃民间手工技艺的遗存。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飞天雕漆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天水市雕漆工艺厂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公司拥有国家一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区级传承人13名,工艺美术大师12名。

 

 

在开展活动之前老师将学生分成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了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展开考察活动。

 

在天水飞天雕漆公司副总张斌峰的陪同下,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雕漆展览馆。在欣赏了精美的雕漆工艺作品后,庞文蕾同学感叹道:“以前我只知道天水雕漆很有名,平常见过一些小首饰盒和屏风类的家具是雕漆产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种类、这么多的造型,太震撼了!”据张斌峰副总介绍,目前主要制作工艺有“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刻漆、脱胎等九大系列1500多个花色品种。在琳琅满目的展厅中同学们大开眼界,拿出相机、手机,抓紧时间对传统工艺图案纹饰拍照收集资料。

 

随后,深入到木工车间、漆工车间、刻车间描金车间等各个车间参观,每个车间都各具特色。在描金车间,工艺大师们正在细致地做着工作。“我们厂的产品为能保证成品的质量和传统工艺的特色,有工序都是手工生产方式,但是雕漆工艺品的产率如何提高,还需努力研究”工作人员提到,“我们厂晾干漆的时候,用的是自然阴干的方式。这样的话,我们成品的速率虽然会慢一些,但是晾干后的漆美观耐用。”车间内有一位正在为雕漆半成品镶嵌白鲍壳皮的大师朱小珉,她在雕漆厂工作了二十多年。她说:“完成一件这样的作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镶嵌白鲍皮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鲍壳碎片的纹理要顺着图案的纹理。”她一边说着,一边将大的碎片细细裁开,并邀请苏诣涵同学尝试贴花工艺的制作不知不觉二十分钟过去了,苏诣涵深有感触的说:“贴了这么长时间,我的胳膊都酸了,连一片小花瓣都没有贴完,传统工艺作品的制作太不容易了,我要给我的同学们大力宣传和保护我们的雕漆工艺......通过考察雕漆工艺的制作车间,以及雕漆相关工艺的制作过程,使同学们对雕漆这一中国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谈及飞天雕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时,张副总雕漆厂人才稀缺是雕漆工艺得以传承的最大障碍能够在雕漆厂一直做下去的年轻手艺人少之又少。因此,雕漆厂需要有新鲜血液注入,好地得以发展。

 

考察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由于漆艺的传统性、艺术性决定了天水雕漆不能采用大工业生产,而只能采用手工制成品这种生产方式,因此其制作周期往往长于其他艺品,艺术水准也颇高。但是其工艺传承方式也仅仅是口传心授,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雕漆产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同学们表示,会竭尽所能,认真地总结整理获得的资料,努力寻求传承的途径。何峰仪同学说:希望通过们的社团活动,努力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投身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积极探索,使我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此次走进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艺术考察游学活动,在沈建玲校长的大力支持和联系下顺利完成。飞天雕漆公司引导员耐心的介绍张副总认真的解答,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雕漆艺术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同学们收益良多。(艺术组 冯梅溪 供稿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