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教学工作细则》
天逸校发[2013]45号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抓好教学,必须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不断强化教学意识和质量意识,坚持经常深入课堂和教研组,检查和指导工作,定期听取学生和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同时,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承担者和完成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启迪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为了确保我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遵照2012年《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并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细则。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一)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
领域 |
基 本 要 求 |
专业理念与师德 |
职业理解与认识 |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
个人修养与行为 |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
专
业
知
识 |
教育
知识 |
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
学科
知识 |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
学科教学知识 |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
通识性知识 |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
专
业
能
力 |
教学
设计 |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
教学
实施 |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
教育教学评价 |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
沟通与合作 |
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58.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
反思与发展 |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