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教学管理>>精品课堂>>正文

【课堂实录】《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时 间:13-11-08 08:40:18  来 源: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课堂教学实录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王斌丽

案例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课第二框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采用身边的事例、问卷调查、故事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学情分析

    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他们正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力求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迫切要求自主。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而他们在思考和分辨是非方面表现出固执己见、情绪偏激、分辨力较差的特点。

    初中生的“社会适应不良”。如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对青春期身心变化的不适宜,对社会规范的不适应,对特殊、紧急情况的不适应等。

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这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孩子需要一次“心理断乳”,使他们脱离父母的监护、照顾,成为一个能自理、自立和自主的独立人。

    3.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已全面讲解了自尊自信。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一定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第三课承上启下,分析讲解正确认识自我就要自立自强,磨砺意志,承担责任,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成为合格公民,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4.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

     ②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

     ③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独立意识,锻炼生存能力;

      ②运用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①懂得依赖思想和行为的危害;

     ②理解自立与自主之间的关系;

     ③懂得培养自立的方法。

    5.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和理解依赖思想和行为的危害;

      培养自立品质的方法。

难点:辨析和掌握自立与自主之间的关系。

    6.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8.教学流程示意

 

依赖思想和行为的危害

 


学会独立生活

 


自立与自主

 


锻炼自立的能力

     9.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课前调查总结:全年级家务劳动情况调查统计图

提问:说说你从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从统计图中得出的认识和看法。

调查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在感官的刺激和鲜活的数字面前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生活中依赖程度的严重,这样做的目的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很快主动参与新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讲授新课

 

 

 

 

 

 

 

 

 

 

 

 

 

 

 

 

 

 

 

 

 

 

 

 

 

 

 

 

一、不能再有依赖

活动一:阅读资料《外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提问:读完资料,你有何感想?

归纳总结:外国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外国的孩子自立能力较强;

提问: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

归纳总结:父母大包大揽,溺爱;孩子依靠父母,天经地义。

活动二:辩论赛;

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

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

归闹总结:任何一方都是各有利弊。重要的是随着个人的成长,绝不能再有依赖心理。

幻灯片展示:①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

②依赖心理的危害。

学生发表自己总结的结论,谈感受。

 

 

 

 

 

 

逐层推进,探讨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学习。

 

 

 

 

 

学生阅读,反思。

1.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依赖的危害,加深对自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渴望自立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把握好对自立含义的理解,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3.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同时多借助学生自己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体验到学会自立的重要价值。

4.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

二、自立与自主

 

 

 

 

 

 

 

活动三:资料展示:全国杰出青年提名和获奖者童年时期具备的特征。

归纳总结:自立自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自立能力需要从小开始锻炼,从小事开始锻炼。

活动四:情境讨论

幻灯片展示几种不同的紧急意外情况。

1.发生意外火灾;

2.亲人发生意外车祸;

3.自己遭遇违法犯罪行为;

提问:你会怎样做?

归纳总结:自主判断;明确责任,勇于承担,积极行动,做的自立。自主是自立的条件,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成功的原因。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思考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学生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对个人学习自立、生活自立、社会生活自立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对自立的正确认识。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明确学习的责任,生活自理的责任,力所能及地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引导学生分清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主动承担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多实践,多锻炼,培养自立的能力

提问:有了自主自立的观念,怎样才能做到自立呢?

活动五: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班级管理?

活动六:如果父母不在家一段时间,你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活动六: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自己的自立计划

 

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立能力和才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积极参与,广开言路,活跃课堂气氛。

1.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构成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体验自立的过程,践行自立的行为,建构自己健康的人格,养成自信自立的学习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引导学生以身边同学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自立的行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采取实际行动培养自立的能力。

3.运用正确的培养自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价值观教育,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齐声朗诵。

认识自立的重要性,自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对培养自立能力的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制定自立计划,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学习效果。

    10.课后反思

合理优化设计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课教学设计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较强的逻辑思维引领,一环扣一环,学生逐步探究依赖的危害,自立的重要,及培养自立的方法等学习内容,较好的构建了主体性课堂。

本课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①思品教学最忌讳的是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教学设计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从学生的家务劳动调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强迫式学习转变为自我要求式学习。教师通过外国父母帮助孩子如何自立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引导下,中外父母在培养孩子自立的精神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有问题是“靠父母”还是“靠自己”,哪个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困惑点组织现场辩论。辩论中,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辩论中积极思考,相互教育,自觉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及自立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为下一环节的讨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

②利用情境假设,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探究,让学生在科学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在探究中关注学生的智慧与情感的动态生成,强化人与教材、人与情境的交互影响,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适宜的教学环境,自主建构自立的相关知识,积极体验自立的情感,自觉采取自立的行为,帮助学生从固有体系的学习转换为对应生活主题的学习。情境假设意在将学生引入到热烈讨论之中,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强化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思想碰撞。同时,内化了知识,明确了自主和自立的辩证关系。情境假设从学生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身临其境的过程体验中,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初步设计自立的生活,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行为取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③运用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知识的并列性、片段性学习转换为融合性、关联性学习。教学中多次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展示才艺,交流对策,形成共识。这样设计既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也有学生的旁征博引,这种激疑如何自我管理的教育,不仅包含有知识、能力,还有渗透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自立在道德层面上的研究,还包括国情教育和心理健康层面的学习,道德主线和逻辑主线一目了然,较好体现了师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特点。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