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教学管理>>教改论坛>>正文

教改论坛2014年第四期(总第143期)
时 间:14-04-04 17:22:02  来 源:

教育大家谈

编者按:2014年年初,在重庆市“两会”上,该市人大代表钟代华建议,废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开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引起一些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其实义务教育阶段废止成绩排名,本是旧话重提,教育法规也有明确规定。我们作为义务教育的身体力行者,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了 “第一名”是学习成绩最优秀学生标志,名次是学生优劣的衡量标准,很少去反思成绩排名的合理性,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成绩排名这一“顽症”至今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问题,观念比办法更重要。现摘录部分专家的见解,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尊重儿童,请从废止成绩排名做起

钟代华

竞技比赛的结果体现为成绩排名,这无可厚非。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须根据考试排名择优录用,也理所当然。但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一味强调成绩排名,不仅有悖教育规律,而且是对儿童生活价值的忽视和对作为“人”的儿童的极大不尊重。

公开成绩排名,本意是想激励学生争先恐后。但实际上,人们的注意力常常只停留在第一名或前几名身上,绝大多数学生成了被忽略的陪衬者,身心受到伤害,最终在客观上造成少数成功、多数失败的不良教育生态。

在“以考为本”、“唯分数论”、“升学率至上”等观念误导下,儿童的兴趣、个性、天赋以及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都被置之不顾,不少孩子成天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下,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家庭作业越做越晚,近视眼越来越多。校长很累,因为主管部门仍按统考成绩为学校排名;教师也累,学生成绩直接关乎评职晋级、绩效工资等切身利益;家长跟着累,成绩几乎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和前途的唯一因素,纵有满腹牢骚、几多无奈,也只好随大溜。最累的是孩子,时空被挤占,童年应有的快乐、活泼、遐想都哪里去了?

笔者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经常走进学校,和孩子们交朋友。我理想中的童年生活应是美好而诗意的。我期盼着,孩子们不被考试排名所困扰,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够多读书,读经典。我梦想着,让每一个孩子各美其美,各乐其乐,超越名次,特色发展,文化成长。可我看到的真实状况是,考试及成绩排名仍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头上的重压,儿童本应有的自由成长空间少得可怜。

都是成绩排名惹的祸!禁止公开学生成绩、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多年来为何“禁而不止”?我想,除了观念滞后、急功近利、评价单一等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人认识不到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不尊重儿童,不敬畏儿童,从而公然侵犯儿重权益。

成人与儿童之间,绝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儿童与生俱来的纯洁、善良、率真,常常会令身为成年人的我汗颜。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不是在进行艺术虚构,而是真实地再现儿童本来的自然状态和天性。而作为教育者,在引导儿童健全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呵护童真、呵护他们身上那些可贵品质:同时,童年的价值也不只是知识习得,取得好分数、好名次,而在于全面地学习成长:学校生活的一切空间,还有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都是儿童培养习惯、品行和各项能力素养的练习场,都是为他们进入未来社会做准备。

对童年生活价值的忽视,对成绩排名的过分关注,使教育失去了理想,使儿童人格被扭曲,创新思维和能力逐渐丧失,成长的自信和快乐消失无踪。功利化的、重智轻德的教育,也致使公民道德素质堪忧。

所以,成绩排名非小事。教育应真正回归育人本原,回归儿童本位。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负担:”教言改革,关键在顶层设计;观念转变,务实奉措重在改变现行教育评价体系。

把童年还给孩子,须从废止成绩排名做起。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重庆市人大代表)

 

编者按:钟代华代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废除成绩排名的建议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网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钟代华本人,并将采访情况以《代表呼吁废止公开成绩排名,称造就教育怪象》为题整理发表在新华网上。现一并刊发,以拓展大家思考此问题的思路。

代表呼吁废止公开成绩排名,称造就教育怪象

钟代华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又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对中小学生教育颇有研究。他为何会提出废止成绩排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钟代华。

成绩排名为何要禁?

“造成‘少数成功,多数失败’的不良成长生态”

也许,学校公开学生考试成绩排名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得到提升。但钟代华认为,公开成绩排名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钟代华告诉记者,每一次排名公布以后,受到激励的只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感情被伤害,客观上造成“少数成功,多数失败”的不良成长生态;而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竞争,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也让孩子丧失童真童趣,成为“考试机器”;此外,“排名竞争”还会进一步加重课业负担,为“补课”找到理由,最终形成急功近利的教育。

“很多地方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考核学校的指标有校园文化等,但实际排名时依然是以考试分数排名——这是一个怪象。”钟代华说,“成绩指标”导致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上只抓成绩,教育就变成了“为考试而教育”。

因此,钟代华建议,教育改革既需要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也需要教育部门下决心,在考核制度上做改革。

学生不看成绩,看什么?

“先培养合格公民,再培养优秀人才”

“我们不能说分数不重要,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钟代华认为,孩子做了哪些好事、读了多少书、有哪方面的特长……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指标。

至于这些指标哪个更重要,钟代华没有给出解释。但他有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要先培养合格公民,再培养优秀人才。

成绩不好,将来就业怎么办?

“企业招聘理念正在转变”

在对应试教育的探讨中,不少人都关注到就业的问题。曾有专家分析称,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大程度上来自成年后的就业压力。只要就业问题存在,学生可能永远都面临“成绩问题”——记者向钟代华提出了这一担忧。

钟代华分析认为,过去的“文凭论”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了,种种迹象显示,现在很多企业用人正渐渐回归务实。比如,现在部分高职学生受到企业青睐,而部分名牌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钟代华还表示,社会、企业的观念本身也受教育的影响,企业招聘理念的转变“事实上就是教育回归的问题,它要回到人的成长、人的发展上来”。

不搞排名,学生如何竞争?

“真正的竞争是未来发展的竞争”

禁止排名、弱化考试,难免会引起部分家长担忧。早前,记者曾听一位学生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再怎么改革,别的学生都在考,你不考,将来你啷个办?”——家长担忧的是,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落后于同龄人?

钟代华表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应该符合成长规律。从儿童到成年,人会在环境的影响下成长,逐步融入社会。

“我们过早地让孩子参与竞争,这与孩子的身心年龄是不相匹配的。”钟代华认为,国内的教育现状是,人在“不该累”的时候接受的过于成长的教育负担,再迈过高考门槛后,却又松懈下来不再创造,该学的时候没认真学。

他说,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未来发展的竞争。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