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教学管理>>教改论坛>>正文

教改论坛2014年第二十二期(总第161期)
时 间:14-11-28 14:30:34  来 源: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校本探索

                                ——在天水市首届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陈建民

(接上期)

(无论是师风师德的建设,还是课程体系的建立,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智慧储备。因此,下面我从德育和课堂教学两个侧面谈一谈我们的探索)

三、 倡导“还盐于羹”的德育工作思路,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还盐于羮”受启于这样一个故事: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

愚人发现羹因盐而鲜美好吃,就空食其盐。

盐对人的身体很重要,盐对饭菜的可口与否也很重要。盐要放对地方。放盐的方法也很重要,这不仅仅是数量问题。有盐的羹固然鲜美,但如果向这位愚人一样,空食其盐,就会“口爽”,就会败坏味口。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天天开会说理想,行不行?日日座谈讲道德,好不好?生硬的批评教育、简单的空洞说教,不正是空食其盐吗?空食其盐就会败坏味口。

如何把德育这把盐恰当地放进汤里,做成一道鲜美可口的羹汤,是我们要思考的不变命题。寓教于活动之中是想“还盐于羹”的,但是,寓活动之中的德育也不全是“还盐于羹”。比如,要开展感恩教育,突然要求“晚上在家里为父母洗一次脚……再写一篇感恩作文。”虽然也是活动育人,却也是一种典型的“空食其盐”。

比如我们追求“学生举止优雅,个性灵动”的人格品质,倡议全体学生“读好书、吃好饭、上好课、睡好觉、多上操场少上网”,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形成自觉,有个体体验的普适性要求,传递的却是它的春风化雨、大爱无疆!

再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奠基工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像是学校教育为立德树人做的一种汤,而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就是给汤里如何加盐。

我们倡导“还盐于羹”的德育工作思路,就是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开辟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途径,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于是,学校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全力实施学校的“八大育人工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基地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抓养成,重品格,从下面几个方面构建最佳德育模式。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班主任都要参加班主任例会。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积累,或说自己教育上的偶然顿悟,或说自己教育时的点点困惑,畅谈教育故事,与同事分析和讨论。创办《德育在线》,刊登班主任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和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已成为学校德育建设和教师校本学习的阵地。

学校倡导全员育人,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大胆创新,推行“导师制”,并建立助理班主任制度,确保教育质量,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形成了由校党支部领导、党政工团、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体系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队伍,保证了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创新评价体系,推行多元评价模式,倡导诚信考试,强化学生的诚实守信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除了诚信教育外,还有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文化墙与班级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个角落散发书香;教师带头,学生踊跃,诵读经典,吟咏古诗词,校园内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些书香,对学生形成无形的文化教育和品格教育。

加强班风建设  学校深入开展“十无”“十有”文明班级的创建活动。“十无”即墙上无脚印球印,地面无痰迹垃圾,教室整洁无赃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谈吐文明无脏话,团结友爱无打架,课堂自习无喧闹,完成作业无抄袭,考风端正无作弊。“十有”即教室有国旗、有地图、有校训、有《规范》、有板报、有公约、有花草、有图书(歌声)、有画像、人人有座右铭。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优化了班风,形成了优良校风。

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编订心理健康教材,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本可依,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创办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个体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开展团体辅导和小团体心理干预活动,解决困扰学生成长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课时,上大课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培训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在《希望》校刊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利用校园电视台开设“心理访谈”,在学校网站开设“心灵驿站”;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所有这些举措,开启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实施的序幕。

(未完待续)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