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说课稿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马佩霞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阅读目标有这样的解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这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的记叙文。作者抓住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并穿插了议论和抒情,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于写作而言,本文是相对于本单元单人物描写而安排的多人物描写范文,对学生学习人物描写具有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而言,本文是学习名人精神品格的佳作。经过七年级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描写某一人物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福楼拜等四位作家的文学常识。
2.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肖像、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通过讨论,说出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并恰当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4.学习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理解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共同志趣,互相学习的精神品质,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二、说教法
阅读法、发现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阅读贯穿在整个文本学习中;利用七年级孩子存在的猎奇心理用发现法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用合作讨论法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助学习的氛围;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的写作技能。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与文本交流,同时用我的引导来体现课堂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三、说学法
学法与教法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学习的主动权是学生。因此具体采用:勾画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分享体验法和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水乳交融,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兴趣导入 。第二,整体感知。第三,合作探究。第四,总结训练。
(一)兴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播放歌曲《快乐的星期天》来渲染气氛。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然后这样引入:同学们,刚才大家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星期天的快乐,现在,让我们随着法国语言大师莫泊桑一起走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好,我们先来认识这位语言大师。屏幕显示作者简介,学生朗读。
读正字音,积累字词这些认知性地阅读,按平时的教学习惯主要是学生自主预习完成,早读时检查,补充、纠正。
(二)整体感知
这是感知性的阅读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分三个步骤。
1.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核心人物、依次出场的人物以及出场的标志性词语。理清思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学生依据屏幕提示学习,体会全文如舞台剧的结构、组材行文的时间顺序。
2.听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人物肖像、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听读能边听边捕捉信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