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教学管理>>教改论坛>>正文

教改论坛2004年第一期
时 间:13-05-21 16:59:10  来 源:

第  一  期
 
主编:李淳   副主编:李强  沈建玲                                            责任编辑   陈建民 靳玉平
                                                                                                                                                                                                                                                                                                                                                                                                 
创刊词 《教改论坛》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他在今后和大家共处的岁月里都做些什么呢?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一个地方甚至一所学校里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新旧观念、评价

标准都会同时存在,必然有一个冲突与统一的过程。《教改论坛》希望这是一个讨论和

合作的过程,并且希望记录下我们携手走过这个过程的足迹,记录下伟人的挥手、记录

下芸芸众生的耕耘。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

但又必须走在改革的前面,他们对新课程推行的作用至关重要。《教改论坛》希望能

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倾听的平台,一个谈话的平台,一个沟通的平台。
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萌发出很多新的、富有创造性

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思想,要将这些理念、这些思想付诸实践需要教师具有耐力和抗

干扰的能力。对于新课程推行中的问题,任何人武断地下结论都是不对的,教师应当勇

于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思想,《教改论坛》希望能创造这样一个空间,创造

一种协商互助的气氛。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师需要不断

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我们知道,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

有多种多样的来源,其中先进教学法的报道以及同事的工作,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来源,

另外教师对教学的自我总结,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来源。我们不但要

会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而且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让其他人分享。《教改论坛》希望能提供这些来源和渠道。
将自己的实践总结一下,将自己的言论写给我们,将你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拿出来,

让我们通过《教改论坛》从问题出发,从我们教师自己的需求出发,学会反思,学会研

究,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通过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

水平。(Email:yfcjm@163.com)
 
教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工作的体会
七年级(初一)数学备课组
七年级新教材已经使用一个学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的感受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大了,动手操作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多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了,

数学意识增强了。
下面把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总结一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篇
八月底,我们初一几位数学老师参加了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了

专门的讨论,感到收益非浅。我们认为在《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学习内容应

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等等。根据这些认识,我们在本学期开学的前几节课,并没有急于进行新课的教学,而是利

用第一节数学课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我们先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与小学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然后,告诉他们今后的

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上动手操作很多,许多的结论都要由同学们自己去亲身

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还告诉他们,老师的评价也不再是由考试分数定

终身,老师会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

等。这节课引起不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备课,以新方式上好每一节课
按照《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精心备课,在每一节的

教学过程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下面以第一章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章内容是教改新增加的,对于所有的新初一老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上

好这一章的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对这章内容进行了精

心的准备,分工协作,集体讨论,合作备课。认真地制作了教学用具,使课堂上图、文、声三

者并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比如在讲到生活中的立体

图形时,充分利用教师制作的学具向学生展示,也要求学生搜集或制作生活中的立体实物,拿到

课堂上进行观察。在讲到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事先准备好学具,课堂上亲

自动手折叠观察,做出正方体模型。在“从不同方向上看”这节课上,又来观察前面几节课学生

做过的立方体模型。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到“从不同方向看”时,课本以一首古诗:“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了数

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

展开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还有通过欣赏生活中物体的三视图图片,如:房屋结构的平面图等,让

学生感受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动

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比如在讲

到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萝卜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截萝卜,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并

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3.突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在初一年级试行了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采用“成绩+等级+评语”

的特色评价体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教师,同学能及时发现闪光点,如:在成长记录袋中

放进了学生的单元测试题,学生每一章节的反思,学生的图案设计等等。在上完第一章后我们布置

了全体学生进行学具制作比赛,利用多边形设计图案等作业,使许多同学增强了信心。
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比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的成绩比较理

想。但是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

容较多、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备课组分析认为,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小

学基础跨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所致,比如第三章"字母表示什么",要求学生理解字母

表示数的意义,还要创设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去解释代数式,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相当好

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感悟。同时感觉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学生似懂非懂,代数式

还没掌握,马上又接着讲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化简与求代数式的值等知识,由于安排的课时太少,

真正解题时错误多,计算能力不强。
总之,我们体会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我们 初一数学备课组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许多地方还

不成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更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张忠执笔)



|<< << < 1 2 > >> >>|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