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我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特征、形成及其重塑探析
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以笔者理解,它既有社会共性,又有群体特性。
一是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三是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
上述三者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学生中依然占主导地位。然而,又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爱国主义教育抽象化。当代中学生,大多是“90后”。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大多数觉得抽象而茫然。
二、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化。主要表现在:1.不爱惜集体财产、国家公物;2.以自我为中心;3.个人利益;4.过分注重自我张扬。
三、理想主义教育功利化。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或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短期目标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经济奖赏,长期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我认为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因素。如今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而然养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
二是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集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早已日趋淡薄。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心理成长转折期的中学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三是学校教育。以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决定学生未来命运;以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一直在主导着多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小事做起,讲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就要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古人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这些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开花,我们的国家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一个人人崇尚主流核心价值,文明富强的中国才能够真正得到世界的敬重! (石瑞 荐)
【班级风采】
九年级六班 班主任 宁利民
逸夫中学是一片广袤灿烂的星空,我们或许不是最大最亮的星星,但我们努力拼搏着,梦想着,我们发散着自己的光芒,熠熠生辉——这就是我们,九年级六班!
我们带着青春的梦想,与爱相聚,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崭新的明天!
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路携手奔跑而来,为了不同的梦想进行同样的努力,我们满怀信心,坚定不移;我们相信只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成就自己的传奇!
我们会证明我们的光辉,我们会证明我们的灿烂
——我们是六班,我们会发光!
【动态直播】
1、4月26日,逸夫实验中学在距中考整整五十天之时,利用周末及时召开了九年级家长会,校领导和班主任针对家长们的问题答疑解惑,鼓励他们放下包袱,以自信心和平常心看待中考,通过扎实有序的复习与孩子一起迎来中考。
2、5月4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来临之际,逸夫中学校团委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团员表彰大会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来自八、九年级的团员代表及新团员共300多人齐聚阶梯教室,以虔敬的心情迎接新团员,接受表彰奖励,传递理想与信念,共话执着与追求。学校领导及时出席大会并表彰奖励优秀团员。
3、5月6日,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七年级九百多名师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如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远足拉练活动。这次拉练活动以“走进大自然,锻炼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地点选定在天水市秦州区吕二沟风景区。学校七年级共12个班级,以班为单位,各班由班主任老师、助理班主任老师带队,在赏春景的同时进行远足拉练。活动中,学生们青春昂扬的生命与勃发旖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煦阳春风之中,他们用脚步丈量着青春,用激情憧憬着未来。